在1997年, 就有利用关节软骨缺损区微骨折的方法引导骨髓干细胞充填软骨缺损区的方法修复软骨损伤的随访病例报道,因此,骨髓干细胞比较早地应用到了关节软骨的治疗。
一、选择患者
适应证:
1.局限的川~ IV度软骨损伤(有临床症状)。
2.软骨损伤的第一步处理措施(如果效果不好还可以实施翻修的其他手术)。
3.损伤面积小于1cm’。
4.软骨损伤部位股骨髁、 滑车和髌骨。
5.清理后软骨损伤的边缘必须稳定。
6.软骨损伤范围小,患者有较高的功能要求。
7.软骨损伤范围大,患者有较低的功能要求。
8.力线正常或者校正力线至正常。
9.稳定性好或者重建稳定性。
10.同时要考虑半月板的因素。
禁忌证:
1.三间室骨性关节炎。
2.系统性关节炎(比如:类风湿关节炎)。
3.膝关节力线不良,影响到软骨损伤所在的间室。
4.患者对术后康复的依从性差。
5.非全厚的软骨损伤。
6.健侧下肢不能正常负重。
7.>55岁。
8.合并骨缺损(剥脱性骨软骨炎,缺血性骨坏死)。
9.软骨损伤部位不能很好地容纳出血块。
10.体重指数> 30。
二、微骨折技术修复软骨损伤患者的术前准备
患者在术前需进行相关病史的问诊及体格检查;常规手术的心、肺、血化验检查,关节MRI检查,全部手术按照关节镜微创手术准备,采用KOOS、KSS评分系统(患者专用)及MRI评分系统(医师专用)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
三、微骨折手术技术
采用常规关节镜手术人路,进行关节腔探查,用侧刀、刮勺等器械镜下进行软骨病变区清创,充分清除非健康软骨至稳定软骨边缘,去除病变区表层的钙化灶软骨层,完全暴露出骨床,但不能清理过深致软骨下骨过度损伤。使用专用微骨折工具一“ 微骨折锥”,在病变区软骨下板打孔制造微骨折,孔间隔约为3~4mm,当看到骨髓血从孔中散发出来时,说明打孔深度已达到要求。
整个手术要保证:
-
理软骨损伤时,损伤边缘的软骨要稳定;
-
清理后的损伤区要能很好地容纳出血块;
-
彻底清理基底的钙化软骨(用shave或者刮勺);
-
清理后损伤部位不能有碎屑;
-
保持软骨下骨板的完整性;
-
用专用微骨折器械在骨面上钻数个孔;
-
骨洞垂直于骨面;
-
微骨折器械有不同角度;
-
先打周围的孔,再打中心的孔;
-
确认每一个孔都有出血。
四、微骨折术后康复
术后2周内膝关节用持续被动活动器(CPM)进行患膝0°~ 60°被动活动,每日3次,每次1小时,此后6周内每天进行6小时被动关节活动,逐步增加活动范围直至正常。股骨髁软骨缺损者严格强调术后6周内避免患肢负重,扶双拐杖行走活动;股骨滑车软骨损伤者术后6周内主动活动限制在0°~20°内,持续被动活动(CPM)在0° ~60%。术后6个月完全恢复日常功能活动。
源自:干细胞治疗 https://www.ganxibaocunchu.com 转载注明!